11月19日(周二)
9:00-12:00湖南大學專場招聘會 復臨舍101報告廳
14:00-18:00中南大學專場招聘會
11月20日(周三)
9:00-12:00長沙理工大學(云塘校區)專場招聘會
11月21日(周四)
9:00-12:00湘潭大學(前湖校區)專場招聘會
11月22日(周五)
9:00-12:00東華理工大學(廣蘭校區)校方供需見面會
14:00-18:00南昌大學(前湖校區)專場招聘會
11月23日(周六)
9:00-12:00江西財經大學
14:00-16:00江西農業大學專場招聘會
高校名稱 | 校徽 | 簡介 | 優勢專業 | 其他信息 |
---|---|---|---|---|
東華理工大學 | ![]() |
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自然資源部、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學、核科學特色,以理工為主,經、管、文、法、教、藝兼備的綜合性大學。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教育部“111計劃”入選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國家新工科和新文科項目入選高校,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中國人民海軍士官選拔培訓基地、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人才培養基地。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牢記服務國防軍工的使命擔當,為服務國家原子能事業發展而三遷校址、七易校名,堅持“為核成立、因核成名、以核成勢”的發展思路,高擎“核學”“地學”兩桿大旗,加速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不斷提升辦學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為國家國防軍工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近27萬名各級各類專業人才,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政府部門領導、商界精英、科技領軍人才和高級技術專家,為我國核大國地位的確立、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核地學人才搖籃”和“世界原子能事業的寶貴財富”。學校現有南昌、撫州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3800余畝。設有地球科學學院、地球物理與測控技術學院、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測繪與空間信息工程學院(北斗學院)、化學與材料學院、核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軟件學院、理學院、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文法與藝術學院、外國語學院、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研究生院、國防教育學院、國防科技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20余個教學單位。 | 英語?、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環境工程?、工程管理?、土地資源管理 | |
湖南大學 | ![]() |
湖南大學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前臨碧波蕩漾的湘江,后倚秀如琢玉的岳麓山,素有“千年學府、百年名校”之稱。學校辦學起源于公元976年創辦的岳麓書院,是中國同址辦學時間最長的高等學府,歷經千年變遷,弦歌不絕,始終保持文化教育的連續性,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生動縮影和世界高等教育的罕見奇跡。1903年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學,1937年成為全國16所國立大學之一。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的李達擔任第一任校長,毛澤東親筆題寫“湖南大學”校名。2000年,湖南大學與湖南財經學院合并組建成新的湖南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先后進入全國重點大學、“211工程”、“985工程”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行列。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考察調研,對學校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給予高度評價,提出岳麓書院是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策源地。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形成了“傳道濟民、愛國務實、經世致用、兼容并蓄”的教育傳統,積淀了以校訓“實事求是、敢為人先”、校風“博學、睿思、勤勉、致知”為核心的湖大精神,培育和熏陶了以王夫之、陶澍、魏源、賀長齡、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譚嗣同、黃興、蔡鍔、楊昌濟、毛澤東、何叔衡、蔡和森、鄧中夏、李達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彪炳史冊的杰出人才。師生中涌現出42位學部委員和“兩院”院士,“惟楚有材,于斯為盛”成為學校人才輩出的生動寫照。學校下設27個學院,學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醫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2大門類,形成了理科基礎堅實、工科實力雄厚、人文社會學科獨具特色、生命醫學學科興起、新興交叉學科活躍的學科布局。擁有本科專業8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0個。化學、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20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建有2個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入選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近五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6項,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4項,獲批“強基計劃”招生改革試點,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70門,獲“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創新創業競賽國家級金獎9項。學校高度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國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等海外13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關系,招收來自8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 | 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英語、新聞學、化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
南昌航空大學 | ![]() |
南昌航空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文管經法教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學校始終堅持“育人為本,質量立校,人才強校,開放興校,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扎實推進內涵建設,穩步提高教學質量,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 1.辦學歷史:南昌航空大學創建于1952年,是全國首批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85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1990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先后隸屬于航空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1999年開始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的高等學校。 2.辦學特色:學校秉承“日新自強、知行合一”的校訓、“勤奮、文明、求實、創新”的校風和“團結自強、拼搏向上”的昌航精神,堅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國,服務地方、服務國防”的服務面向,積極服務國家航空工業和江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擁有航空、國防類及相關專業22個,占學校所有專業的31%,擁有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制造工程、飛行技術、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飛行器適航技術等航空特色專業。目前,學校已經初步建成工科優勢明顯、航空特色鮮明的本科高校。 3.辦學條件:學校位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英雄城——南昌。校園環境優美,擁有前湖、上海路、共青城等3個校區,占地面積35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109萬平方米。擁有教學、科研設備5.2萬多臺套,儀器設備總值約7.4億元。圖書館紙質館藏資料238.3萬冊,中外文期刊308種,電子期刊49.22萬種,電子圖書542.03萬冊,中外文數字資源數據庫64個,閱覽位4570座。體育活動場地面積15.5萬平方米。 |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制造工程、飛行技術、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飛行器適航技術 | |
南昌大學 | ![]() |
南昌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育部與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學整體建設高校。學校地處“英雄城”南昌市,擁有前湖、青山湖、東湖3個校區,其中前湖主校區占地面積4264.54畝,校舍建筑面積150萬平方米。學校前身江西醫學院、江西大學和江西工業大學分別溯源于1921年創建的江西公立醫學專門學校、1940年創建的國立中正大學和1958年創建的江西工學院。1993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決定將江西大學與江西工業大學合并組建南昌大學,1997年南昌大學被教育部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4年成為教育部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大學,2005年南昌大學與原江西醫學院合并組建新的南昌大學。黨和國家領導人、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學校的建設與發展。2008年10月,習近平同志視察學校時深情寄語“南昌大學前景無限”。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學校視察,就高校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發表重要講話,并勉勵學校走創新發展之路,希望當代大學生珍惜韶華,用青春鋪路,讓理想延伸。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2018年學校成為教育部與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2021年2月,《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舉全省之力辦好南昌大學,爭取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行列”。 | 漢語言文學、新聞學、英語、法學、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經濟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 | |
中南大學 | ![]() |
中南大學坐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長沙市,占地面積317萬平方米。跨湘江兩岸,依巍巍岳麓,臨滔滔湘水,環境幽雅,景色宜人,是求知治學的理想園地。學校設有30個二級學院,擁有享“南湘雅”美譽的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湘雅三醫院3所大型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及湘雅口腔醫院。中南大學由原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與中南工業大學于2000年4月合并組建而成。原中南工業大學的前身為創建于1952年的中南礦冶學院,原長沙鐵道學院的前身為創建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學院,兩校的主體學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創辦的湖南高等實業學堂的礦科和路科。原湖南醫科大學的前身為1914年創建的湘雅醫學專門學校,是我國創辦最早的西醫高等學校之一。 | 安全工程、臨床醫學、礦物加工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精神醫學、交通運輸、采礦工程、冶金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測繪工程、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英語、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物聯網工程 | |
湘潭大學 | ![]() |
湘潭大學簡稱“湘大”,是一代偉人毛澤東同志親自倡辦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創辦于1958年,同年9月10日,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湘潭大學”校名,并親切囑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學辦好”。1974年,鄧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同志批準湘潭大學復校。1978年,學校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16所文理工綜合性重點大學之一。1981年,學校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復校以來,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先后對學校的建設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與親切關懷。2018年9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作出重要批示,希望湘潭大學扎根偉人故里,努力把學校辦得更好、更有特色。2022年2月,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 經濟學、金融學、法學、中國共產黨歷史、漢語言文學、英語、信息與計算科學、物理學、化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
長沙理工大學 | ![]() |
長沙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管、經、文、法、哲、藝、交叉等多學科協調發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為主體,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碩士生推免權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湖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湖南省文明標兵單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學校現有金盆嶺、云塘兩個校區,設22個教學院,以及1個獨立學院、1個繼續教育學院,現有在校生48000余人(含城南學院7000余人),其中碩士、博士研究生9000余人。自建校以來,為交通、電力、水利、輕工等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50余萬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就業率多年連續保持全省高校前列。經過6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積淀了“博學、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訓精神和大學文化。 | 金融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測繪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管理 | |
江西財經大學 | ![]() |
江西財經大學是一所財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經濟、管理類學科為主,法、工、文、理、藝術、教育等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財經學府。2008年2月6日,溫家寶總理與江西財大師生共度除夕,發表了重要講話,并稱贊說:“你們學校是所很好的學校”,激勵著學校永葆奮斗精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1.辦學歷史:江西財經大學前身為1923年秋創辦的江西省立商業學校,1958年成立江西財政經濟學院(簡稱江西財經學院),文革期間幾經更名并遭停辦,1978年復校,1980年成為財政部部屬院校,1996年更名為江西財經大學,2000年學校管理體制由財政部主管轉變為由江西省主管,2012年成為財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辦學特色:辦學以來,學校秉承“信敏廉毅”的校訓和“敬業樂群、臻于至善”的大學精神,形成了培養具有“信敏廉毅”素質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的辦學特色。學校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法德治校,形成了在紅土地上培育創新創業型人才的辦學模式,走出了在欠發達地區辦人民滿意高校的新路子。站在新起點,學校錨定“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目標,轉型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一流數字財經大學和服務江西標桿大學,正式開啟新的百年征程。 3.辦學條件:贛江碧水,滕閣夕霞。有校江財,立于豫章。學校坐落英雄城南昌,東臨贛江碧水,西接梅嶺煙霞,北吸錦繡廬山之靈氣,南納雄偉井岡之精神。現有蛟橋園、麥廬園、楓林園、青山園四個校區(不含獨立學院共青校區)。占地面積共2200余畝,建筑面積100余萬平方米,館藏各類圖書1435萬冊(含紙質圖書、電子圖書期刊、學位論文等)。校園幽香雅靜,錯落有致,層重疊翠,湖光瀲滟,是全國綠化300佳單位之一。 4.機構設置:學校設有工商管理學院(MBA教育學院)、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會計學院、國際經貿學院、經濟學院、金融學院、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信息管理與數學學院、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法學院、軟件與物聯網工程學院(用友軟件學院)、外國語學院、人文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體育學院(國防教育部)、馬克思主義學院、虛擬現實(VR)現代產業學院、應用經濟學院(數字經濟學院)共18個教學學院,國際學院、海外教育學院、創業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共4個管理型學院,以及1個獨立學院。 設有智庫建設中心(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院,財政大數據分析中心、財經數據科學重點實驗室,高等教育研究所,生態文明研究院,深圳研究院,贛州研究院等8個獨立設置科研機構;江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監測、預警與決策支持協同創新中心,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策支持協同創新中心,法治江西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江西省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等4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規制與競爭研究中心、會計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發展與風險防范研究中心、產業集群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生態文明與現代中國研究中心、江西法治政府研究中心、江西省應用統計研究中心等7個省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生態經濟研究院、財稅研究中心、江西省經濟預測與決策研究中心、國勢研究院、紅色故事收集整理與研究中心等5個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現代產業發展研究院、產業集群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數字化轉型研究與促進中心、財稅研究中心、科技金融研究中心、法治政府研究中心、現代金融研究院等與學院合署或掛靠學院的科研機構。 5.學科專業:學校現有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工學、文學、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擁有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統計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共7個博士后流動站;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統計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社會學共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52個本科專業。擁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產業經濟學);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應用經濟學、統計學獲評A-等級(全國前10%),工商管理獲評B+等級(全國前20%),理論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法學獲評B等級(全國前30%),公共管理獲評B-等級(全國前40%);應用經濟學、統計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入選“江西省一流建設學科”。1998年獲批江西省首家MBA辦學權,2009年獲批江西省首家EMBA辦學權,2017年通過中國高質量MBA教育認證,2018年通過全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質量認證并獲評“A級成員單位”;擁有3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8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 (金融學、市場營銷、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財政學、法學),10個省級特色專業,13個省級一流專業;學校共有38個專業參評江西省首輪本科專業綜合評價,23個專業排名全省第一,7個專業排名第二,4個專業排名第三,排名前三的專業數占參評專業數89.47%;學校共有39個專業參評第二輪江西省本科專業綜合評價,其中在定量和定性排名中,22個專業在全省總排名第一,10個專業總排名第二,5個專業總排名第三,排名前三的專業數占參評專業總數的95%,排名前三的專業入圍2022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星級專業點,其中18個專業獲評五星級專業點,19個專業獲評四星級專業點,獲評星級專業點數占參評專業數的95%,位居江西省高校第1名。 | 經濟統計學、財政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社會工作、應用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